
北京德外六鋪炕,前石油部大樓,見證了我國原油年產量突破1億噸;見證了走出1981年產量低谷,積攢了諸多故事、經驗和教訓。
年產量一直上升,分兩階段:1949-1965年,年產量由12萬噸增至1131萬噸,年均增產74萬噸,實現自給有余。1966-1978年,高速增長,年均增長713萬噸,1978年產油10404萬噸,由“貧油國”躍居世界主要產油國第六位。
大規??碧剑l現並建設了17個油區
毛主席、黨中央高度關注石油工業發展。1956年2月兩次聽取石油部李聚奎部長及部長助理康世恩匯報,作出了發展石油工業要革命加拼命,要全面規劃,要加大石油上游業投入的戰略決策。之前,1953年采納了地質部李四光部長開展全國石油普查的建議。
隨著普查、勘探全面展開,全國陸續發現建設了大慶、勝利、華北、遼河、中原、長慶、河南、新疆等17個油氣區,為原油上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1964年,毛主席號召“工業學大慶”;1969年,鐵人王進喜,當選黨中央委員,進一步激勵石油業高歌猛進!
1978年,大慶、勝利和華北分別產油5037、1945和1728萬噸,三者產量之和占全國產量83.7%。其中,華北油區,1975年發現了任丘等潛山高產油田,之后三年以年均新增570萬噸的高速增長,為全國年產油量突破1億噸大關,發揮了“臨門一腳”的作用。
石油業的持續發展,石油人也在不斷成長。我和日產千噸油井結緣,經歷了“聽、看、干”三步曲。
聽,1965年1月,春節前夕,我和勘探司同志在值班室,守著電話104專線,一小時一小時地記錄著勝利油田坨11井的試油產量,得出日產油1134噸數據后,以最快速度報告了部領導。
看,1973年7月,我以學大慶、趕開灤部工作組成員身份,深亱在遼河油田興411井現場,觀看試油過程,該井日產油1178噸。
干,1976年1月,我以部工作組副組長身份,參與和組織了華北油田任7井試油,三個晝亱連軸轉,拿下了一口日產4620噸的“金娃娃”。
能否穩住1億噸?
全國原油年產量1979年達到10614萬噸峰值后,連年下降,1981年僅為10121萬噸,累計減產約500萬噸。其中,勝利油田原油年產量由1945萬噸,下降至1611萬噸,減少了334萬噸。以油田總地質師為首的若干專家,認為勝利油田已進入“無整拾零階段”,油田年產量只有降到1100萬噸才可能穩住。與此同時,石油部主管油田開發副部長為首的若干專家認為,在當時技術經濟條件下,全國原油年產量只有降到8700萬噸才能穩住。當年,石油業是國家主要的經濟支柱,換取外匯的大戶,原油產量穩不住,五年計劃就要重新編制。
1980.12,國務院總理趙紫陽探視在301醫院治療膀胱癌的康世恩時,征求重振石油工業的辦法,並征求康能否兼任石油部長以利解決難題??邓焯岢鼋涍^調研論證,反復思考的“1億噸石油包干”設想。並不顧重病在身,明確表示只要組織需要,自己可以重返石油部。
1億噸石油包干組合拳。
1籌集更多的勘探開發基金。1979年,中央工作會議決定,經濟工作用三年時間執行“調整、改革、整頓、提高”方針。給石油部的投資,1981年為17億元,僅為1980年的一半。給原油穩產上產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。
1億噸石油包干政策要點是:一包原油年產量1億噸,二包原油商品率94.5%,三包成品油商品率90.5%。超產的及自用油節省下來的算超產油,由石油部出口,出口油價與國內油價的差價收入,由石油部使用。
1981年6月,該政策正式出臺,至1985年,五年間共籌集資金126億元,除了滿足當時勘探開發需要,而且用留成外匯引進了先進技術裝備,雇傭外國地震隊來西北工作,為石油工業持續發展創造了條件。同時,用部分款項改善了職工的福利待遇。
重振石油精神。1979年11月25日,“渤海二號”鉆井船在拖運途中突遇大風沉沒,72名石油員工遇難。次年8月25日國務院決定:石油部長宋振民解職,主管石油的副總理康世恩記大過,海洋石油局馬驥祥等4人追究法律責任。“渤二事件”給石油業帶來了巨大沖擊和若干負面影響。1981年8月10日,康世恩在石油部產量包干動員大會上明確指出“除了算賬,還有一個精神狀態問題”。他深情地說:“為什么我們一定要用九牛二虎之力來發展石油工業呢?因為這是國家的需要,人民的需要!”
加強油田領導班子。勝利油田成為包干試點后,即調李曄任油田一把手,提升劉興材任總地質師。油田上下一心大干,油田年產油量由1981年1611萬噸,1984年即回升到2301萬噸。1991年更達到3355萬噸,之后,長期維持在2700萬噸高位。“無整拾零論”被實踐所否定。
全面落實1億噸石油包干政策兩年后,全國原油產量于1983年回升到10606萬噸,之后,在油價與國際油價並軌等政策支持下,于2010年突破了2億噸大關。
啟示
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初心,是推動石油業持續發展不竭的動力。
康世恩是榜樣。身患重病,背負記大過重擔,依然為石油業的發展殫精竭慮。調查研究、反復論證、前后思考,向國家提出了“1億噸石油包干政策”建議。臨危受命,兼職石油部長,直接率領石油業走出困境,取得新發展。
實踐論、矛盾論是認識世界,改造世界銳利的武器。
客觀地判斷石油資源前景,是石油上游業制定正確發展戰略的前提。
.上世紀八十年代,勝利油田出現的“無整拾零論”,爾后的實踐證明是錯誤的;世紀交替時,中石油機關一些院士專家認為“東部油氣區已經到了勘探的中后期了,有錢有隊伍無處放(部署)” 的認識也是錯誤的。二十多年后,上述區域累計新增石油探明儲量 55 億噸,等于又新增了一個中海油公司,或者新增了一個勝利油田,或者相當塔里木和新疆兩個油公司共同找到的儲量。
上述兩個例子的共同點是:缺少深入的調查研究,沒有抓住資源豐富這個主要矛盾,而被油氣賦存形式的多樣化,或是工作中暫時困難所迷感,對發展前景做出了悲觀的判斷。
當下,有些院士專家認為:2億噸是國內原油年產量的“天花板”。不過,《石油學報》2014年第1期刋登的,全國油氣儲辦專家們文章卻推測,國內原油年產量達到2.5導3.0億噸是有資源基礎的,爾后2011-2015年原油增長的實際情況也支持這一論點。2億噸究競是不是“天花板”事關國家能源安全,值得認真對待!要通過充分的技術民主,做出正確的決策。
當年,對冀中坳陷的油氣前景看法分歧明顯??凳蓝饔H自主持《冀中勘探工作匯報會》,所有在京的部長們及有關司局長參加會,會議從1975年5月31日傍晚一直開到6月1日清晨。充分聽取了各方面的意見,作出了貫徹“三稀方針”,繼續加強冀中勘探的正確決策,促進了任丘等潛山高產油田發現和高速開發。
集諸家之長,走自己的路,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必由之路
世界上沒有一個相同的油氣田,這是矛盾的特殊性。形成油氣田需要“生、儲、運、蓋、圈、保”等基本條件的有利組合,這是矛盾的普遍性。勇于實踐,善于借鑒;既不閉目塞聽,又不隨波逐流。這是任何一個石油上游項目取得成功的前提。
華北油田半個世紀“輝煌、堅守、再出發”歷程中,成功實例無一不是正確處理實踐與借鑒關系的。